发布日期:2025-10-28 19:15:27 点击次数:
现状与挑战:从青训到职业化的多维转型
近年来,中国篮球经历了国家队国际赛场表现起伏、职业联赛商业化进程加速等多重考验,姚明在座谈会中指出,中国篮球的根基在于青训体系与职业联赛的协同发展。“我们需正视问题,但更需看到进步,U系列青年联赛的参与人数五年内增长40%,校园篮球与职业俱乐部的合作通道逐步打通,这些均为未来储备了人才。”他特别提到,2024年亚洲青年锦标赛中,中国男篮U18队伍的表现证明了青训改革的初步成效。
挑战依然存在,姚明坦言,部分俱乐部运营压力较大,联赛地域分布不均衡,以及球员国际化竞争力不足等问题,仍需通过结构性调整解决。“职业联赛的健康度不仅关乎经济效益,更关乎整个篮球生态的可持续性。”

CBA扩军:可能性与路径探索
关于CBA联赛是否扩军的问题,姚明首次给出了明确回应:“扩军是联赛发展的自然选项,但需以成熟条件为前提。”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,中西部省份的代表性相对不足,姚明表示,扩军计划将重点考虑地域平衡、市场潜力与俱乐部运营能力。“我们正在评估包括陕西、安徽、广西等地的篮球基础,未来可能通过阶段性审核引入新成员。”
这一表态与2025年篮协推动的“区域篮球振兴计划”相呼应,该计划旨在通过政策扶持,鼓励篮球基础薄弱地区建立职业俱乐部,并配套建设青训中心与社区篮球网络,姚明强调:“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通过资源倾斜,构建更公平的联赛生态。”
信心之源:技术革新与国际化合作
姚明在讲话中多次提到“信心”一词,其背后是技术赋能与全球化视野的支撑,2025年,CBA联赛将全面启用智能数据系统,通过AI分析球员表现、战术效率及伤病风险,为教练团队和俱乐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,联赛与欧洲篮球联赛(EuroLeague)的合作进一步深化,包括裁判交流、青年球员联合培训等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。
“技术与国际合作是突破瓶颈的双引擎。”姚明以日本篮球的崛起为例,指出中国篮球需坚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并重。“我们鼓励更多年轻球员参与海外联赛,同时也将吸收国际顶级联赛的运营经验。”
社会影响:篮球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
座谈会中,姚明还特别强调了篮球的社会价值。“职业联赛的扩军与升级,不仅是体育产业的议题,更是推动城市发展、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。”以上海、成都等城市为例,CBA主场赛事已逐渐成为本地文化名片,带动体育旅游、周边产品开发等产业链发展。
篮协数据显示,2024年CBA联赛社交媒体话题量突破百亿次,女性观众比例上升至42%,显示其受众范围正持续扩大,姚明认为,这种趋势印证了篮球作为集体运动的社会凝聚力。“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篮球与教育、文旅等领域的跨界融合。”

未来展望:系统性工程与长期主义
尽管扩军计划引发期待,但姚明也提醒需保持理性:“联赛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不可急于求成,我们需要在俱乐部财务健康、球员权益保障、赛事质量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。”他透露,篮协正在制定《CBA联赛2030发展纲要》,内容涵盖梯队建设、商业开发、裁判职业化等关键领域。
对于球迷关心的国家队成绩问题,姚明表示,职业联赛与国家队的协同效应将在长期显现。“短期的胜负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,我们更关注体系的健康度,只要方向正确,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。”